2023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传承人研修班在浙江农林大学开班
江南体育软件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2023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传承人研修班在浙江农林大学开班

9月2日上午,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浙江农林大学主办的2023年“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传承人研修班在浙江农林大学开班。该研修班是在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框架下,首次举办的面向茶相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研修班。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新芳,浙江农林大学校长沈希出席并致辞。来自“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涉及的15个省(区、市)4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业务骨干、管理人员等参加研修。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切实增强茶非遗传承人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弘扬中国茶文化,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举办了本次“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传承人研修班。

本次研修班旨在搭建茶相关非遗项目的交流合作平台,帮助相关项目的传承人、从业者增强文化自信,拓展国际视野,提高履约能力,促进传统技艺与现代市场及日常生活的融合,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修培训期间,浙江农林大学将利用学校的学术和教学资源,帮助涉茶非遗项目的持有者、代表性传承人、从业者等提高传承人的理论水平、手工技艺能力、文化与艺术素养,增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同时以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助推茶产业发展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研修班为期16天,在课程设置方面将以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为目标,来自非遗、茶学、茶文化等领域的一线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将围绕“茶非遗项目的保护实践”“茶非遗的创造创新”“茶非遗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三个主题,为研修班学员专题授课,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践调研、互动讨论等形式,帮助学员树立“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发展的观念,助推茶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浙江农林大学的茶学与茶文化学院是全球首家茶文化学院,其中,文化产业管理(茶文化)专业,是全国第一个本科性质的茶文化专业。著名作家、茶人、浙江农林大学茶学与茶文化学院名誉院长王旭烽说:“茶文化博大精深,我们一直致力于强化茶科技研发与茶文化发掘、发展和传播,培养特色鲜明的‘现代茶人’,为我国茶文化与茶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与科技支撑。我们希望通过加强涉茶类非遗传承人的培训,不断提高非遗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为非遗保护事业和茶产业发展做出贡献,也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人记录、传承和传播中国的茶文化。”

潮州工夫茶艺非遗传承人叶青青是参加此次培训的学员之一,同时她也是浙江农林大学2015届茶文化专业的毕业生。近年来,她一直从事非遗传承工作,通过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完善教学方式和配套教辅材料,宣传潮州工夫茶艺,开展潮州工夫茶艺公益课程。她表示,此次非遗传承培训班聚集了44个中国茶非遗项目,互动式教学与开放性课堂相结合,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到各项非遗技艺历史发展和核心技巧,也可以学习到每项非遗技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的最新发展,得到启发并运用到今后的传承工作中。

据了解,2018年度,由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共同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在全国高校中隆重推行。该计划旨在为非遗保护工作提供高校的学术和教学资源支持,通过组织非遗项目持有者、从业者等传承人群到高校学习专业知识、研究技艺和技术,开展交流研讨与实践,帮助传承人群强基础、拓眼界、增学养,提高传承实践能力,促进非遗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相关代表,以及“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浙江省保护发展联盟成员单位代表共同参加开班仪式。

来源:中国茶叶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